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
古契約為早期民間或官方所立的土地買賣、租佃、分家等權利關係文書,是傳統社會中極為重要的法律與財產憑據。本件藏品書寫於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,記錄了土地出讓之內容,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法律價值。
經多年存放,文書紙張已出現多處破洞、摺痕與蟲蛀,表面佈滿髒污與漬痕,墨跡與紅色印章亦有脫落風險。本次修護主要包括:乾式除塵、媒材加固、破損處補紙與小托、邊緣裁整、視覺補色與平整重整,最後透過保護措施進行包裝,以利保存與後續使用。
針對此類紙質文書的修護,必須特別注意媒材的穩定性與紙張脆弱區域的支撐處理。補紙需與原紙纖維方向一致,避免產生張力差異;同時應控制填補範圍,避免過度覆蓋原文資訊或與原材料交疊過度。由於古契約常需翻閱考證,修護後亦須確保其在持拿及翻閱時具備良好穩定性,降低重複操作對紙張的損傷風險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