館藏「臺灣神社銅犬」

國立臺灣博物館

《臺灣神社銅犬》為1937年所鑄之銅合金雕塑,現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。銅犬本體與底座分體鑄造,長期處於戶外環境,表面佈滿灰塵、水痕、鏽蝕斑與附著物,亦殘留標籤與人為書寫痕跡,視覺與結構皆呈現劣化。

本次修護以去除髒污、穩定結構與視覺平衡為主要目的,透過乾濕式清潔、局部除鏽、結構加固與表層封護,使其回復穩定與完整之展示狀態。

青銅表面的鏽色,不全然是病變,它可能是歷史的痕跡,是風雨與歲月共同留下的色澤。因此,在清除鏽蝕與污染的過程中,需要謹慎拿捏清潔程度。

與其他材質相比,金屬器修護需面對更複雜的化學變化與不可逆性。一旦鏽蝕深入材質內部,即便外觀穩定,也可能持續進行隱性的結構劣化。我們需在不破壞原始表層的前提下,盡可能辨識有害鏽與穩定氧化層之間的界線,並評估是否干預。

另一方面,許多早期戶外銅器表面未施作保護塗層,甚至已有長時間的環境接觸痕跡。這些鏽蝕痕與不均色階,在視覺上或許是瑕疵,但對某些觀者而言,也可能是「風貌」的一部分。因此修護不僅是技術執行,更牽涉對藏品定位、文化語境的選擇。

error: 如果您對網頁內容有興趣,歡迎聯繫我們,謝謝。